吃瓜热门

“无卡”手机行业已然到来:三大运营商准备提供线下支持并推出eSIM手机 – 新京报

eSIM手机时代已经到来。 iPhone Air于9月份全球上市后,由于eSIM手机商用牌照尚未获批等重要条件,未能在中国大陆市场同步开始销售。情况在10月13日出现了转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电信运营商相继宣布,正式获批开展eSIM手机运营服务试商用。其中,中国电信确认其eSIM手机业务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正式销售。当晚,苹果CEO蒂姆·库克现场宣布,iPhone Air将于10月17日上午9点在中国大陆开启预订,并于10月22日正式上市。国内手机领域也在快速扩张。 10月14日,J江苏电信发布文件称,华为、OPPO等国内厂商也将逐步推出eSIM手机。这意味着我们已经进入了国内手机市场集体走向“无卡”市场的阶段。手机已经进入“无卡”时代。三大运营商目前仅限于对 eSIM(即嵌入式 SIM 卡)进行离线处理。它将传统 SIM 卡功能数字化,并将其直接集成到设备的芯片中。无需物理卡插槽。用户可以通过远程设置来更改和管理操作员。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10月13日宣布正式获批开展eSIM手机运营服务商用测试。中国联通表示,这适用于共计75款终端型号(包括手机、智能手表、平板电脑等),服务超过100万用户。中国移动表示将提供支持全系eSIM产品,不仅支持手机,还支持智能手表、平板电脑、车载设备等。关于适用条件,中国移动在eSIM应用手册中表示,仅支持在中国大陆销售的兼容中国移动eSIM服务的手机设备。目前不支持国外版本的设备。符合规定“一证五号”的必须。这意味着您最多可以处理 5 个具有相同 ID 名称的号码(包括 eSIM 号码)。同时,外线业务只能在中国移动自有营业厅进行管理。中国移动eSIM申请流程。截图 据中国联通消息,eSIM预约通道已上线。 10月15日中午,贝壳财经记者扫描二维码发现,网上预约人数超过18.5万。当天,该商家的一名客服人员表示,北京联通营业厅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用户应携带手机和身份证到线下营业厅办理eSIM。申请要求包括名下联通号码不超过5个、不被列入黑名单、无停机记录等。一旦满意,您将能够像平常一样访问网络。客服指出,物理号码和虚拟号码不能同时存在同一个号码,但可以存在,并进行相互转换。中国电信宣布eSIM手机业务在全国31个省市正式开售。用户可前往中国电信营业厅门店申请eSIM手机服务。对于手机制造商来说,对eSIM功能的支持压缩了手机内的空间,降低了设计难度并缩小了设备尺寸。它更小、更轻。对于用户来说,它让做生意变得更加方便。开卡及换卡办理、携号转网、网络迁移等均可在线完成。无需去线下营业厅即可完成流程,大大简化了流程。尽管好处显而易见,但三大运营商推eSIM的过程并不容易。此前,三大运营商对eSIM都有过初步规划。不过,2023年,排名前三的公司将陆续申请双终端公司第一eSIM手表和独立eSIM卡,并宣布停收。业内认为,eSIM虽然可以节省运营商传统SIM卡制造、包装、物流等流程的成本,减少线下文书工作的工作量,但对运营商的用户粘性和市场竞争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民生证券在8月份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指出,eSIM降低了用户对运营商的依恋,从而影响运营商的利益。对于运营商来说,更方便用户切换网络,降低刚性,便于用户流失,增加竞争。民生证券还认为,eSIM推出初期存在安全风险,且工艺规范和技术存在诸多差距。一些不法分子利用OTA漏洞,大量注册带有虚假身份信息的eSIM号码,进行网络钓鱼和群发垃圾短信。他们还将 eSIM 卡换成实体卡、运行远程证卡打印服务、使用过多流量、使用 eSIM 从外国运营商订购卡,并逃避合理监管。然而,随着物联网设备的不断发展,“无卡”eSIM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iPhone Air 的推出是加速这一进程的重要机遇。厂商仍在观望。为抢占eSIM市场,国产eSIM智能手机计划于今年晚些时候推出,手机芯片设计hones 正在进入加速阶段。今年8月,OPPO回应媒体称,首批兼容eSIM的手机将于今年年底推出。另一位产业链相关人士指出,支持eSIM的华为手机目前正在测试中。据GSMA Intelligence预测,到2025年底,全球eSIM智能手机连接数预计将达到10亿。而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大幅增加至69亿,届时eSIM将占全球智能手机连接总数的76%。 IDC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约为6840万部,较去年同期下降0.6%,且下降趋势仍在持续。从出货量和市场份额来看,vivo以1180万台的出货量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17.3%。苹果和华为出货量分别为1080万台和1040万台ts分别以15.8%和15.2%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和第三。小米和OPPO分列第四和第五位。业界希望华为和OPPO的旗舰eSIM机型能够与iPhone Air竞争,推动5000元及以上价格区间的渗透。同时,“手机+手表+平板”的多设备协作场景已广泛普及,移动企业可以通过捆绑的方式提高用户留存率。 IDC中国研究总监郭天祥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工信部目前只向三大运营商发放试商用牌照,属于正式运营前的临时牌照。工信部将进一步明确试点期间及后续规范化的具体细节。因此,国内手机eSIM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制造商也在逐渐做同样的事情,但并没有它不会在许多模型中实现。这就是测试的全部内容。 “厂商暂时还处于观望阶段,如果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度较高,很可能会大规模跟进。特别是目前在办理相关操作时有很多限制,比如不去线下售楼处就无法响应,而eSIM最大的便利在于eSIM对于厂商来说技术难度并不大。很多中国厂商已经推出了兼容eSIM的相关机型。” 国外。因此,如果能够在国内得到支持,eSIM对于厂商来说技术难度并不大,需求可以快速增长,让厂商能够快速反应并推出相关产品。 ”郭天祥相信。中国联通华盛通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凤伟表示,国内终端产业链的愿望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普及。eSIM手机的实际好处是巨大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从这一点来看,全球80%以上的手机都是中国生产的,国内各大手机品牌的产品大部分实现了国内外同步销售。 eSIM手机推出后,厂商将能够统一全球产品的硬件版本,不再需要为国内市场和国外分别设计“带卡槽”和“无卡槽”版本,大幅降低研发成本和生产成本。从自主产业链管理的角度来看,eSIM芯片的设计和制造都实现了国产化,可以与国外芯片形成良性竞争。不仅将推动国内eSIM产业链的完善,也将增强中国企业在全球通信终端领域的竞争力LS。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魏博雅 编辑 王金玉 编辑 陆茜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