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更新

COP30幕后花絮:“看到”的巴西小城 – 新京报

Vinicius Fleury,35 岁,在贝伦出生并长大。它位于巴西北部,是一座被热带丛林包围的小城市,被称为“亚马逊雨林的门户”。他在这里出生、长大、结婚、工作,但他从未想到有一天这里会成为巴西的临时首都。为配合即将在贝伦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COP30)第30届缔约方会议(COP30),巴西总统卢拉于11月4日签署法案,将于11月11日至21日将巴西首都从巴西利亚迁至贝伦。此次气候会议首都临时迁址,体现了巴西对气候行动的承诺,也凸显了巴西成功举办COP30的决心。人们说这是一次“不能失败”的气候变化会议。这并不是巴西第一次采取类似措施。会议期间 199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首脑会议(a也称为“地球峰会”),巴西暂时将首都从巴西利亚迁往里约热内卢。气候会议在临时首都贝伦举行,维尼修斯认为这是一个强烈的变革迹象。 “贝伦代表巴西亚马逊地区,这里是不同民族和土著社区的家园,他们需要得到尊重和保护。”他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无论是暂时迁都贝伦,还是在气候大会前夕完善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都意味着“他们在看着我们”。在某种程度上,这同样适用于气候变化辩论。我们需要让事情变得更加明显。 COP30于当地时间11月10日正式开幕。会议原定于11月21日结束,但经验表明,闭幕时间总是推迟数天。未来两周在贝伦举行的气候会议将决定代表全球的气候会议是否l 期望,能够加速落实此前的COP承诺。 “COP30的任务不是互相争斗,而是共同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长西蒙·斯蒂尔在开幕式上对来自190多个国家的代表说。当地时间2025年11月10日,巴西帕拉州首府贝伦,第30届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COP30)在开幕。照片/IC 照片 贝伦被选中向世界介绍亚马逊。 2023年5月26日,巴西政府宣布联合国正式承认贝伦为COP30主办城市。贝伦开始步入世界舞台了。为什么选择贝伦作为 COP30 的举办地?从这个意义上说,巴西总统卢拉解释说,亚马逊一直是他参加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的中心议题,并表示:“为什么不在位于亚马逊地区的州举办气候变化会议?”亚马逊雨林被誉为“地球之肺”,在调节地球气候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位于亚马逊河流域的贝伦市被誉为亚马逊地区的重要门户。帕拉州是巴西北部的一个州,州首府是该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面积约1059平方公里面积约13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30万的贝伦在他们眼中是一座非常“多元化”的城市,这里有美食、音乐、时尚、自然主义、宗教和文化传统,还有最美丽的风景和河流,让贝伦如此迷人。“我认为贝伦是一座色彩缤纷、充满活力的城市,”他告诉新京报记者。维尼修斯也对贝尔感到非常高兴。埃姆现在是巴西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但他的心情却比较矛盾。 “我对这座城市的爱来自于一种叛逆的精神,”他说。 “我们为成为贝伦而感到自豪,因为贝伦是巴西最贫穷和最被遗忘的地区。”贝伦郊区。郭秋平 摄 贝伦始建于1616年,是欧洲在亚马逊地区的第一个殖民地。贝伦于1775年并入巴西。香料、谷物、水果、橡胶和可可等产品的出口逐渐使贝伦成为数百年来亚马逊地区最大、最重要的城市。 20世纪50年代,贝伦已成为亚马逊地区的商业中心。但近几十年来,贝伦北部地区已经被抛在了后面。巴西是南美洲最发达的国家。但国内发展不平衡现象十分突出,尤其是北部地区,发展十分落后。数据显示,到2022年,巴西东北部将拥有27%的人口的人口,但仅占其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 13.8% 左右。 “几十年来,我们一直被忽视,无法发展。我们为国家贡献了很多,但得到的却比南方地区少得多。”维尼修斯希望,COP30 的庆祝活动将标志着巴西北部新未来的开始。 “北部地区是许多不同民族和土著社区的家园。他们为保护自己的土地和河流进行了多年的斗争。它们是我们的历史,必须得到尊重和保护。”贝伦所在的帕拉州是多元化土著人口和许多文化遗址的家园。据新华社报道,11月5日,贝伦气候峰会开幕前一天,卢拉总理在埃米利奥·古尔迪博物馆与出席峰会的各国元首举行双边会晤。埃米利奥·古尔迪博物馆 (Emilio Guerdi Museum) 成立于 1866 年,是最古老的科学研究博物馆之一亚马逊地区的 h 机构。向世界讲述亚马逊是巴西选择贝伦举办COP30的重要原因。卢拉11月4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保护亚马逊并不意味着将其变成人类的“禁区”,而是让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依靠森林为生,将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转化为可以出口到世界各地的商品。为此,巴西政府决定暂时迁都贝伦。根据巴西政府的一份通报,贝伦将于11月11日至21日充当临时首都,政府的三个主要部门将能够在这里运作:行政、立法和司法。总统和部长发布的所有文件和指示均在贝伦发布。公告称,通过首都临时迁址,巴西希望强调亚马逊地区在全球环境中的重要性。问题并强调巴西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如果不是贝伦有COP30相关项目,那里随时可能下雨,郭秋平恐怕也不会来贝伦。郭秋平是巴西最大城市一家中巴合资企业的员工。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圣保罗工作和生活。今年5月,郭秋平在贝伦用了两个月的时间,积极推动河海大学与巴西联邦农业大学联合举办的雨林保护项目。最初的希望是在 COP30 期间举办展览。博览会最终被取消,他在贝伦的生活也不是很好。 “贝伦其实是一个很小的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最重要的是气候很不稳定。”郭秋平告诉新京报记者,他在贝伦居住的短暂时间里,几乎每天都会下三四次雨。雨总是下得又大又急。这大约20分钟后雨停了,烈日又出来了。 “每天都很炎热、潮湿、阳光明媚。天气太极端了,无法采取预防措施。”郭秋萍说,当地居民可能已经习惯了这种天气,但她和其他同事却感到很不舒服。此外,由于贝伦基础设施不完善,加上COP30期间物价上涨,展览成本大幅下降,该项目最终被放弃。不仅像郭秋平这样的游客无法适应,就连在这里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也无法适应。贝伦被称为赤道上最大的城市,全年高温多雨。但在维尼修斯看来,这并不重要。问题是贝伦的气候变得越来越极端。贝伦,巴西帕拉州首府。维尼修斯·弗勒里 (Vinicius Fleury) 摄 维尼修斯说,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贝伦被称为“每天下午 3 点都会下雨”的城市。h是这座城市的主要特征之一。然而,从青春期开始,贝伦的雨季就变得越来越不稳定。 “现在,随时都可能下雨,”维尼修斯回忆道,尽管在拿撒勒标志性游行(每年十月第二个星期日庆祝)期间大部分时间都在下雨,但近年来并不总是下雨。 “不用说,城市越来越热,日常生活变得很不舒服,尤其是白天的工作时间。”维尼修斯有气无力地说。为此,维尼修斯对COP30寄予厚望。一方面,这使得伯利恒更加引人注目,并且伯利恒导致了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规划的显着改善。 “例如交通拥堵、文化遗产地废弃、缺乏文化和休闲激励等问题,到COP30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维尼修斯说。 “我们第一次真正体会到‘城市的权利’’。”维尼修斯说,但最重要的是,贝伦及其背后的亚马逊地区处于气候变化影响的最前线。日益恶化的气候危机有可能严重影响亚马逊地区的风俗文化、生存环境和土著文化。他希望这些问题能够在COP30上得到强调,并鼓励提出解决方案。郭秋平也意识到,虽然普通巴西人不谈论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等词语,但气候变化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实实在在的影响。尤其是在亚马逊地区他表示,这可能是巴西希望通过举办COP30引起全球关注的一个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贝伦是世界的一个缩影,来自23个国家的87个机构的160名科学家共同撰写并发布了《全球转折点报告》。报告称,世界已经达到第一个气候临界点。随着全球变暖超过 1.5 摄氏度,世界正在迅速接近一系列灾难性的临界点。形势极其严峻,全球变暖已成为现实,极端天气事件变得越来越难以预测和常态。据世界气象组织预测,2024年全球平均气温预计将比工业革命前水平上升1.34至1.41摄氏度,2015年至2034年20年间平均气温升幅预计将达到约1.44摄氏度。尽管这一变暖程度仍在《巴黎协定》规定的阈值之内,但足以给人类敲响警钟。根据《巴黎协定》设定的温控目标,努力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里亚尔水平,并在本世纪末达到1.5摄氏度。然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1月4日发布的《2025年排放差距报告》显示,基于《巴黎协定》框架的最新应对气候变化努力,仅会略微减缓本世纪全球气温上升的趋势。他表示,该国继续面临日益增加的气候风险和损害。报告称,到2035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需要比2019年分别减少35%和55%,才能实现《巴黎协定》设定的目标,例如将气温上升限制在2度或1.5度之内。考虑到所需的减排规模、严格的实施时间表和充满挑战的政治环境,未来十年全球气温上升可能会超过1.5摄氏度。为此,在11月6日的贝伦气候峰会上,联合国秘书长发出紧急警告g:“谈判的时代已经结束。现在是行动、行动、再次行动的时候了。”如果把气候大会的“贝伦时间”划分为一个尺度,今年的贝伦COP30绝对是“大COP”。从时间上看,今年是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30周年,也是《巴黎协定》签署10周年。这也是缔约方提交新的国家自主贡献(NDC)的关键节点。从地点来看,这将是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首次在亚马逊地区举行,也是时隔33年后全球气候变化会议首次在巴西举行。 1992年5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同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期间接受签字。公约正式进入该公约于 1994 年生效,已有大约 200 个国家签署。自1995年以来,该公约缔约方每年召开一次缔约方会议(COP),评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进展。在此期间,除2020年会议因COVID-19大流行推迟至2021年外,缔约方年度会议均已成功举行。当地时间2025年11月9日,一支载有拉丁美洲各地原住民代表的舰队抵达巴西贝伦,为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做准备。图片/IC Photo 许多气候领域的观察家和学者表示,今年的COP30被定位为“执行会议”。这也是巴西政府向外界发出的信号。 “通过选择位于亚马逊雨林的贝伦市作为 COP30 的举办地,卢拉总统标志着巴西的‘回归’,并表明巴西曾经是再次在气候变化领域进行建设。最早到2024年11月20日,COP30执行主任、巴西环境与气候变化部气候变化国务秘书阿纳·托尼在巴库COP29期间接受新京报等媒体采访时表示,希望COP30成为一次落实的COP。托尼是全球气候危机的亲历者,也是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个人参与者。 1992年,她出席了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第一届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今天,第三十次缔约方会议回到巴西,她仍在巴库发表讲话,强调世界需要更快地采取行动,加快减排规模,“每个人都知道需要做什么,现在我们必须做这些事情。自缔约方会议以来,我们需要一件接一件地回到需要做的具体事情上来会议。所以我们希望巴西给大家施压,加快落实。为了快速“落实”,东道主巴西准备了包含145个独立议题的完整议程,讨论全球变暖、绿色转型、适应气候以及过去未履行的承诺等话题。还将举行贝伦气候峰会筹备活动,为C峰会后即将举行的COP30谈判提供“政治方向”。 11月6日至7日,出席峰会的各国领导人和代表团团长在贝伦利马共同发表了《贝伦宣言》,重点关注饥饿、贫困和以人为本的气候行动。在此期间,巴西还正式启动了永恒雨林基金。经过“预热”,COP30于当地时间11月10日正式开幕。来自世界各地的约 50,000 人聚集在贝伦。首先,各方有能力提出更雄心勃勃的国家自主贡献,也称为“国家自主贡献”。NDC3.0,将是缩小排放差距和维持1.5摄氏度温控目标的关键。不过,目前我们正在推出新版本的 NDC。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州是该协议的缔约方。贡献报告正式提交。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2025年排放差距报告》预测,如果各国充分履行其国家自主贡献承诺,本世纪全球变暖预计将达到2.3至2.5°C,而在现行政策下,全球变暖将达到2.8°C。因此,通过更快、更大程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来控制气温上升,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气候风险和损害,并在2100年尽快回到1.5℃的目标,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除了国家自主贡献之外,还需要落实新的融资目标、明确气候融资路线图、完善国际碳市场机制等。将碳市场转变为实地项目也是问题。主席国巴西必须在本届缔约方会议期间取得进展。作为南半球国家之一,巴西主办COP30的重点之一正是转型。这位经常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活动的研究员指出,发展中国家希望在今年的COP30上建立公正过渡的工作机制。这也是中国努力取得进展的领域。此外,全球适应目标、损失和损害基金、绿色能源转型、自然和生物多样性等也有望得到落实。成为本次COP会议的中心主题。但不少观察人士指出,全球地缘政治仍处于危机之中,多边主义遭受前所未有的打击。这使得这次会议更加重要,也面临更多挑战。关键变量可能是美国。一些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政府上任后不久就第二次退出《巴黎协定》,对全球气候治理产生重大影响。据路透社报道,美国代表团缺席在伯利恒举行的COP30,但民主党加州州长纽瑟姆和新墨西哥州州长格里沙姆计划出席在伯利恒举行的会议。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巴西总统才强调多边主义。 COP30主席安德烈·科雷亚·德拉戈在11月8日的公开信中指出,本次气候大会的三大重点是加强以多边主义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基础的气候机制,将气候机制与人民现实生活和实体经济联系起来,加快落实《巴黎协定》。德拉戈先生表示,在与各缔约方代表团磋商期间,他听到了各缔约方“坚定不移的承诺”h 多边主义和《巴黎协定》。在《巴黎协定》签署十周年之际,人们希望加强气候治理不再只是谈判问题,而是走向合作落实。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德拉戈强调,来自不同国家的谈判代表必须实践“mutirao”,这个术语源自巴西的土著语言,指的是一群人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共同努力。 “要么我们主动选择一起改变,要么我们被迫接受悲剧带来的改变,”德拉戈说。 “我们可以改变,但我们必须携手前进。”维尼修斯期望通过这次会议带来更多改变。巴西和中国之间有望发生变化并加强合作。与许多在 COP30 期间离开贝伦的居民不同,摄影师兼电影制作人维尼修斯将留在贝伦,并在此期间与多位中国官员合作。维尼修斯一直在学习学中文半年多了。他表示很想了解中国的发展成就,特别是中国尊重他人、尊重历史的理念。 “我希望有一天能去中国,并待上几年,为巴西观众制作一部短片,讲述中国如何成为值得效仿的榜样。”新京报记者谢炼总编辑胡杰编辑刘军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