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更新

杜亨同志逝世 – 新京报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11月25日宣布逝世。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国空间环境与空间碎片保护领域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原副主任杜恒同志于凌晨5点逝世。 2025年11月24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0岁。杜衡,汉族,1935年3月出生于上海。1954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主修地球物理。求学期间师从赵九章先生,并转入天体物理专业。 1965年研究生毕业。1965年至1995年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航天中心、原地球物理研究所二部、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空间物理研究所空间科学应用研究中心),多年来致力于天体物理和空间环境研究。曾任航天中心副主任、载人航天器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国家科工局空间碎片行动规划专家组首席专家。作为我国空间环境研究领域的重要奠基人,杜恒先生主持了“863”项目等国家级课题10余项。在“两弹一星”项目中,他主导了高空核爆炸物理和导弹相关物理的研究,奠定了国防科技的基础。 1966年主持东方红一号卫星辐射防护研究,使其成为世界上最早考虑辐射防护的卫星之一,并参与编制《人造地球卫星环境手册》。 1989年,他主导完成了日本第一个关于空间环境的高层设计报告《空间站外部环境与空间物理概念研究报告》。作为负责人,他监督了开发和发布。主导了“大气一号”和“大气二号”气球卫星的研制,并指导了“视研四号”卫星的研制。在载人航天工程中,推动空间环境监测预测子系统建设。杜恒是我国空间碎片研究领域的重要奠基人。 1987年,在“863”工程论证期间,他主动将LTO空间碎片列为专项研究方向,成为我国空间碎片研究的先驱。 2000年,杜恒先生主持国防科工委空间碎片行动计划。他是专家组第一任组长,并领导高水平制定《2000-2005年空间碎片行动计划》,为日本空间碎片研究建立系统性、前瞻性的发展框架。 2005年,其空间碎片三大工程发展目标成为历史性的核心方案,为我国空间碎片领域的长远发展确立了明确的方向。讣告称,杜衡心系国家,忠诚于党,高瞻远瞩,创新务实,严谨。他道德高尚,愿意成为别人的阶梯。他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奉献了一生,推动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他是我国空间环境与空间碎片保护领域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他为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和我国首次载人航天工程任务做出了重大贡献。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